學校主頁 | 部門信件 | 信息報送入口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綜合信息 > 高教視野 > 正文

地方高校應強化創新型人才培養

作者: 來源:  日期:2020-09-23 15:24:23 人氣: 标簽:

發布時間:2020-09-20作者:覃禮濤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科技創新關鍵是人才,西部貧困地區創新型人才培養力量不夠,科技人員不足、創新動力不強、創新成效不理想。

培養好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是保證中國發展的底氣。創新型人才是具備創新能力、擁有開拓精神、能夠開拓新局面、可以對社會進步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有兩條途徑:一是學校培養,二是社會鍛造;學校培養是基礎,社會鍛造是條件,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都是創新型人才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地方高校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主動承擔地方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任,圍繞産業優化專業,圍繞創新育人才,隻有培養一批自身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的”永久牌”創新型人才隊伍,才能更好推動地方科技創新,加快科技進步,為地方經濟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創新教育,提高創新人才培養素質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是主陣地、主渠道。地方高校要把創新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完善辦學理念。創新教育戰略是系統化的整體工程,地方高校從理念到行動、從目标到手段、從實施到評價,需要全員參與,需要覆蓋全部教學環節,需要從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内容、教學方式、教學考核等方面全方位落實創新教育思想,把創新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在教育改革中,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堅持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

注重培養質量。地方高校加強”四類生源”培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退伍軍人、農村創業緻富帶頭人、返鄉農民工等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學曆教育培養一批創新能手、能工巧匠,重點推廣和應用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先進生産技術,增強困難群衆脫貧信心和能力。同時,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職業學曆教育,着力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堅持創新引領。地方高校深化學校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組織模式,加強協同創新,完善評價體系,針對企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集中攻關,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用。如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主動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列入”十三五”規劃,作為辦學重點工作,緊扣銅仁産業、企業、行業脈搏,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上下功夫,立足銅仁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圍繞錳礦業、農産品精加工、中獸藥、大數據與信息化、智能終端制造等方面開展自主研發、自主創新,取得省級科技進步獎。

主動作為,為鄉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産業是基礎。發展鄉村産業一靠投入,二靠科技,科技創新人才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主動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是推動鄉村發展的“活力源泉”。地方高校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實體,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承擔着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必将發揮主力軍作用。學校應該在學科設置、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為鄉村振興培養各類急需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創新技術人才,直接為鄉村産業發展、生态文明和社會全面建設提供科技服務,為實現鄉風文明提供文化引領,為産業興旺提供人才支撐。

搭建創新平台,服務地方發展。地方高校借助于現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科研平台圍繞地方發展搞科研。如銅仁學院開展錳産業、梵淨山生物多樣研究、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以國家工程中心為平台開展民族中獸藥研發、銅仁幼專開展剪紙文化傳承等。同時,主動與企業實行”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建立校企協同創新育人平台,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圍繞企業發展、學生成長,共同創新、協同育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

開展智力支持,服務地方戰略。地方高校應緊扣地方産業發展,聚焦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發揮有關資源優勢,積極引導科技精準幫扶結對,服務貧困地區特色産業,形成更具“個性化”的科技幫扶方案。如銅仁高校重點是圍繞”大數據、大扶貧、大生态”三大戰略提供智力支持,重點延伸農業産業鍊、提升價值鍊、打造供應鍊,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争力,實踐中指導、培養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增強基礎造血功能、積蓄鄉村振興後勁。

突出特色,培養”永久牌”鄉土人才

沒有科技創新,鄉村高質量發展無從談起,發揮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大“永久牌”鄉土人才培養力量。

突出辦學特色。地方高校是随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運而生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主要依據,盡力打造地方高校“接地氣”的特征。如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職業院校”雙高計劃”建設中,1堅持貼農、惠農辦學定位,打造畜牧獸醫等一批特色專業、特色課程等,主動對接銅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既要培養市場需要、契合就業的人才,更要培養能夠通過創新、核心技術研發帶動産業升級的關鍵人才,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創新服務載體。西部貧困地區要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産學研合作機制。如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組團式、成建制”的人才”入園進企”、“上山下鄉”活動。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積極發現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在工作中,學院打造一批”手上有繭、腳下有泥、心中有民”的創新型人才隊伍,被老百姓尊稱”蘑菇教授””茶葉教授””牛教授”、”羊教授”。同時, 大力培養“愛農業、懂農業、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支持創新創業,為銅仁造就大批愛農業、愛農村、有技術現代農業帶頭人的“永久牌”鄉土人才。

完善激勵機制。 西部貧困地區必須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創新型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西部貧困地區的科研隊伍,各級政府要為科技人員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如貴州省銅仁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快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制定專家創新創業激勵政策,落實各種福利待遇,在職稱評定、項目申報、專利申請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适當傾斜。在全社會形成關心科技創新、參與科技研發、支持人才到基層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作者覃禮濤,系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

作者:覃禮濤

本文網址:2085.ht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