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10作者:黃文祥 李亞東 張喜生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雜志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線上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和“确保‘線上線下同質’”等要求,自2020年2月以來,全國各類高校皆将2020年春季學期學生返校前的教學形式統一調整為線上教學,全國高校的線上教學活動範圍及規模都達到了曆史新高,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各類高校線上教學狀況尤其是教學質量到底如何?為了以客觀事實和數據回應各界的關注,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托和指導,全國高校質量保障機構聯盟(CIQA)于2020年3月9日至14日,在聯盟成員單位開展了“線上教學狀況及優秀案例”調研活動,共收到86所高校提交的總結材料。本次調查涉及的高校類型齊全、覆蓋面廣,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高校線上教學的質量保障舉措
當前,各高校高度重視線上教學活動,全部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工作方案。全面調動各方面力量,加快教學平台建設、開展系列培訓活動、加強教學組織管理、注重監測分析反饋等,積極有效的舉措保障了線上教學的運行平穩。特别是為了保障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質量實質等效,各高校普遍在“選用多樣化優質教學資源”上下功夫、在“采取全方位質量監控改進”上做文章。據相關高校問卷調查,師生們普遍認為學校教學安排合理、有序,教學進展順利,并且認為線上資源很豐富,80%以上的師生對在線教學組織、教學狀況及質量表示滿意。
1.豐富多樣的平台資源保障線上教學的品質
各高校結合學校實際,充分利用各類線上教學平台和網上教學資源,借助各種教學工具,選擇适合的線上教學方式方法,有效地保證了線上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
教學平台多樣化。從提供資源使用情況有效數據的71所高校來看,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整體選擇1~2個線上教學平台,同時輔助選擇線上教學工具等多元化線上教學模式。各校使用的線上教學平台或教學工具主要包括:騰訊會議、中國大學MOOC、超星、智慧樹、學堂在線、雨課堂、學校平台、雲班課、釘釘、ZOOM、微信等。調查數據顯示,有64所學校選用騰訊會議、60所學校選用超星、57所學校選用釘釘(如圖1所示)。從使用情況看,超星、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騰訊會議、學校平台、雲班課等平台,在選用高校中的平均使用率分别為32.98%、25.00%、21.34%、21.18%、34.80%、60.53%。另外,從各校提交的分析報告看,也有很多高校根據自身的現實條件和需要,基于前期學校課程建設平台基礎,繼續深度建設學校平台。
圖1 使用各教學平台的高校數量情況
教學資源多元化。教育部建設了22個在線課程平台,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餘門。各高校線上教學使用的教學資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課程PPT、教學視頻、電子教材、音頻、閱讀資料、仿真軟件等,其中又以課程PPT居多。調查顯示,高校使用的教學資源以本校資源為主、其他資源為輔,本校教學資源占54.09%,網上教學資源占30.73%,國家課程資源占24.60%(如圖2所示)。
圖2 有關高校使用教學資源情況
教學形式組合化。調查顯示,高校教師們根據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标,靈活選擇教學形式。各高校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豐富多樣,如提供學習材料(54.74%)、直播(53.24%)、線上讨論(49.75%)、線上答疑輔導(48.45%)、錄播(30.02%)和其他(17.06%)等。各高校教師大部分采用“直播授課+在線互動”“提供學習資料+線上輔導”“錄播資源+翻轉課堂”等多種組合形式進行線上教學。
2.全面多元的監督評價保障線上教學的質量
各高校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圍繞“保教學、抓質量”,普遍及時制定了線上教學質量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度,通過标準引導、多措并舉不斷提升線上教學質量。
督導評價标準多維。各高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理念,并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制定質量評價指标,從多個維度對線上教學工作質量進行全面監控,主要包括教學組織、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學習效果等幾個方面,特别是将線上教學資源推送、師生互動、在線掌控等薄弱環節納入督導評價範圍加以督促引導。同時,結合學校重點建設在線課程,促進線上“金課”建設,保障在線開放課程質量。
監督評價人員多元。各高校發揮“全員參與、内外結合、多方聯動、持續改進”的質量保障體系優勢,校領導、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和教務處管理人員、校級教學督導、教學單位領導和督導、系主任、學生信息員齊上陣,充分發揮各類人員職能作用和積極性,将教學運行與校、院、系三級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确保本科教學在平穩推進的基礎上高質量運行,形成了自上而下關注質量的氛圍。
督導評價方法多樣。各高校普遍開展了包括聽課看課、問卷調查、教學評價、QQ群調研及視頻座談會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質量督導評價工作。其中,開展聽課檢查的學校比例為100%,開展問卷調查的學校比例達到90%以上。
監測技術工具豐富。所有高校都能夠依托各平台提供的管理功能開展線上課堂教學質量監控工作,開發的技術工具包括:教學平台查課、社交軟件查課、實時監督、線上教學聽課反饋收集小程序等。對線上教學狀況及質量評價主要從“整體線上教學狀況評價”和“課程課堂教學質量具體評價”兩方面着手。
及時反饋持續改進。各高校普遍重視線上教學質量監控信息的及時反饋,進行重點監控、跟蹤督促,确保持續改進。各高校不定期組織召開本科線上教學例會的視頻會議,對線上教學的總體實施情況和課堂教學質量監控情況進行總結分析。許多高校還完善移動評教功能,通過調查問卷開展多元評價。同時,加強微信端的任務推送功能,實現“即評即改”的閉環效應。不少高校實行每周公告制度,發揮優秀教師示範引領作用。
師生對線上教學質量的評價
為進一步客觀評價線上教學的質量,調研内容重點關注線上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主體的真情實感,通過分析師生對線上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及滿意度,來評判線上教學的質量狀況。
1.教師積極投入、主動鑽研的狀态保證了教的質量
積極準備、化解壓力。面對教學新技術、新場景的壓力,教師普遍主動學習、提前培訓、積極适應,經過一段時間的在線教育實踐探索,多數教師對在線教學已較為适應。教師們都能在課前精心備課,克服困難不斷學習新技能,重構教學内容和設計教學流程,不斷拓展各類在線教學平台,通過錄播、直播、錄播+直播、直播+互動、慕課+研讨等,開展了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亦将此次線上授課作為一次轉變教學思維、探索教學改革的良機,教師之間充分分享在線教學經驗與心得,樂享教學。據調查,教師普遍感到通過在線教學有了很大收獲,58.04%的教師嘗試了新的教學模式,依據線上教學特點重新調整了教學内容;17.03%的教師提升了教學信息化水平。
全情投入、各展其能。為确保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各高校廣大教師都積極響應、精心準備,着力提升教學效果。據調查統計,多數教師(90.55%)認為線上教學投入精力更多。同時,教師普遍潛心鑽研、勇于創新,大多采用“1個主要直播平台+N個輔助平台”的方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各展其能。多數教師對學校教學平台技術支持與保障表示滿意。
精心設計、注重成效。在線教學對多數教師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教師們從教學内容、方法、形式、手段、技術等方面精心設計,強化課堂讨論、互動,并通過完成作業、回答問題、互動發言、考查考試等,及時分析和掌控學生在線學習狀況和評價學生學習進度及效果,有針對性地指導、引導和督查學生學習。總體而言,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整體滿意度較高。各高校教師普遍認為線上教學效果超出預期,大多數教師(78.02%)對目前線上教學效果表示滿意。
2.學生熱情高漲、主動學習的狀态保證了學的質量
出勤率高、适應性強。學生線上學習的熱情較高,學生的學習狀态較好。在抽查的34所學校中平均學生出勤率為92.85%,其中出勤率大于等于95%的有7所,大于等于90%低于95%有4所。可見,學生在線學習自覺性較強、熱情很高,反映出學生們較好的學習自覺性和較強烈的求知欲望。面對線上教學的新形式、新場景,青年學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并表現出較強的适應性。調查顯示,有近87%的學生能夠基本适應線上教學環境(如圖3所示),多數學生對教學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果良好。
圖3 學生對在線教學的适應程度
自我管理、自主學習。不少高校以疫情防控為契機,深入推動以“自主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學習革命”。充分利用線上教學沒有時空限制的優勢,提前在線提供學習資料、學習任務、思考問題、讨論話題等,以任務和問題為牽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據調查,超過80%的學生贊成通過在線教育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近37%的學生十分贊成。可見,學生普遍對自主學習持接受和歡迎的态度,并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各種形式的自主學習。
喜歡互動、效果滿意。據調查,學生喜歡基于線上多形式與教師和同學互動,課堂表現較為積極主動,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交流讨論及答疑等互動活動。97%以上的學生對在線教學設計與組織表示滿意,近96%的學生對線上教學總體安排較為滿意(如圖4所示)。大部分學生可以跟得上學習進度,能基本适應線上學習的方式,對自己的線上學習狀态表示滿意,并且能夠達到學習目标。
圖4 學生對線上教學總體安排滿意度
提高線上教學質量的對策建議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國高校啟動了大規模線上教學,這對各類高校既是一次考驗和挑戰,更是一場推進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契機,在疫情結束之後,線上教學也理應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陣地。基于對目前線上教學情況的調查研究,從推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工作和打造“金課”等角度出發,本文對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在教師層面,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深入推進“學習革命”
堅持立德樹人,深化教學改革。在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中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線上教學工作中時刻關愛學生,着力加強課程思政。近年來,國家強調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教育部鼓勵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廣大教師應以此為契機,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積極推行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創新,通過線上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
主動博采衆長,發揮團隊優勢。教師要以積極的心态面對線上教學,善于博采衆長,積極探索有自身特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因課制宜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科學設計課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斷提升線上教學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開展有組織的教研活動,盡量發揮團隊教學優勢。利用線上教學大規模、可複制的特點,組建課程教學團隊,各展其才、分工合作,提高線上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對尚沒有合适的優質線上課程資源的課程,則可采用“名師大班直播授課,團隊成員分工答疑輔導”等教學模式。
2.在學校層面,要繼續進行資源整合和開發,加強平台建設
建立課程資源準入制度,加強對未上線課程的摸底。各高校應建立健全線上教學資源常态準入、監控與淘汰機制,從政治性、教育性、科學性、技術性等方面加強審核評價,并篩選整合符合本校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大綱要求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同時,應組織開展對于線上教學課程的全面摸底調查,準确掌握暫未開展線上教學課程的原因及課程的教學計劃,強化對未開課課程的重點監督,嚴格審核暫未開課的課程理由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并規劃、制定調整方案向學生公布。
加強校園數字資源建設,加快推進教學平台整合。積極參與國家或省級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項目,實現校内開放、校外共享,穩步推進在線開放課程等教學資源建設。在引用校外教學平台的同時,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加大開發建設平台的經費投入,加快校内課程平台的服務器擴容,保證線上教學穩定運行,同時完善平台功能,提升系統操作性。建立基本覆蓋專業核心、主幹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平台,加強技術支持與服務,實現學習線上教學平台的多樣化,滿足教師和學生在線學習的需求。
完善教學考核和激勵機制,持續教師教學改革動力。加大在線課程教學質量監測和評估力度,引導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教學考核與激勵機制,優化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鼓勵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通過設置教改項目等方式,引導和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線上教學改革與創新,積累彙聚高質量教學成果,引領帶動線上線下教學互動發展。
3.在政府層面,要發揮政策和專項計劃的引領作用,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制定相關政策并設立專項。政府應出台有關政策,設立專項經費,加大對線上教學方面的投入,選擇一批具有較好基礎的線上教學平台,整合成能夠适應全國高校大面積使用的數字課程雲平台。設立相關攻關課題和試點項目,加強對線上教學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瓶頸問題的協同攻關,分類選拔不同類型高校進行試點探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激勵高校共享優質在線資源,引導在線平台加強合作,指導高校課程及學分互認。
加強分類指導并适當扶持。根據分類指導的原則,加大對中西部高校的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通過高校教育經費撥款、信息化建設專項、教師教學發展等途徑,加強對中西部高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扶持;制定長期向中西部地區高校開放國家級、省級精品在線課程等優質慕課資源的相關政策;統籌協調社會資源,制定在線課程建設、推廣、共享、運行的經費扶持等相關政策。
發揮優勢力量并引入競争。繼續開發适應不同類型學校的優質在線課程,根據分類指導的原則,引入市場競争機制,組織不同類型的高校開發建設數字化課程,協調相關線上教學優質資源向高校持續開放,提供更多免費的精品在線優質資源;采用一流專業建設“分賽道”模式,由各專業教指委組織實施,支持建設更多普适性的優質線上課程資源。
建設優質資源并完善标準。加強一流線上課程資源建設,依托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整合建設更多一流課程資源;推進線上教學标準建設,調控各大線上教學平台,建立統一線上教學數據标準和質量标準。建立專業課程平台的審核備案制度,保障學生、教師、學校的教學運行及個人數據安全。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重點資助課題“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優化研究與實踐”(批準号:B-a/2016/01/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黃文祥,常熟理工學院;李亞東,同濟大學;張喜生,深圳職業技術學院】